假期余额归零——告别“节后综合症” 解锁“节后收心指南”
假期余额归零——告别“节后综合症” 解锁“节后收心指南”
当国庆的红旗仍在心头飘扬,中秋的月光还留有余温,双节假期已悄然画上句号。或许你还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温馨里,或许还回味着出游路上的欢声笑语,或许还留恋着宅家追剧、品尝月饼的惬意时光。但此刻,“假期余额”已正式清零,新学期的课堂铃声即将再次响起。不少人却被“节后综合症”悄悄“缠上”,备课提不起思路、上课注意力“飘走”、作业拖延不想动、情绪低落没活力……别担心!这份专为全校教职工和同学们定制的双节节后“收心指南”,将帮大家快速找回状态,以满满元气迎接节后的新阶段。
致全体教职工
做好“引航人”,先让状态“归位”
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引航人”,老师们的状态不仅关乎教学质量,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节奏。想要帮学生快速从双节假期的松弛感中调整过来,老师们首先要做好自我“收心”,为节后教学工作开好头、起好步。
调作息:告别“双节作息差”,找回“工作生物钟”
双节假期里,或许你忙着陪伴家人走亲访友,或许利用长假熬夜准备教学资料,又或是趁闲暇追剧放松,不知不觉打乱了日常作息。从现在开始,可以在睡前可以泡一杯温茶、听一段舒缓的轻音乐,避免刷手机、看剧,减少视觉刺激,早上起床后可以简单做些拉伸运动,搭配一份营养早餐,让身体慢慢适应“早起备课、按时上课”的节奏,避免会因睡眠不足导致课堂精力不集中。
理工作:梳理“双节遗留事”,规划“教学新节奏”
从现在开始,好好梳理放假返校后的教学计划:对照课程大纲,明确接下来的教学重点,提前备好前两节课的教案和课件,检查投影仪、教具等教学工具是否完好;如果假期里收到了学生的疑问消息,及时逐一回复,避免堆积;同时,回顾上一阶段的教学情况,总结课堂上的亮点与不足,思考如何将双节期间的喜闻乐见融入课堂中,比如把国庆见闻、中秋文化融入课堂案例,让教学更生动。提前规划好工作,能有效避免上课出行手忙脚乱,让教学节奏更从容。
稳心态:放下“假期松弛感”,做好“学生暖心人”
面对节后的教学任务,或许你会有些许压力;从轻松的假期切换到忙碌的工作,难免会有情绪落差。这时可以和同事们聊一聊双节的趣事,比如分享出游时的美景、自制月饼的小技巧,在交流中缓解焦虑;也可以走进校园,看看熟悉的教室、办公室,整理好办公桌面,感受校园的烟火气,让身心逐渐“切换”到工作模式。最后,多留意学生的状态,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他们的假期生活,用鼓励的话语引导他们适应学习节奏,做学生收心路上的“温暖后盾”。
致全体同学:
做好“追光者”,快速“收心归校”
双节假期里,你或许跟着家人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,或许每天抱着月饼、零食享受 “宅家自由”,又或是和小伙伴们尽情玩耍,渐渐养成了晚睡晚起、拖延懒散的习惯。假期结束后要重新面对课堂、作业,难免会出现“水土不服”。别慌!掌握这些小技巧,帮你快速摆脱“节后综合症”,轻松融入校园生活。
规律作息:和“熬夜赖床”说再见,养成“开学生物钟”
“再看一集电视剧就睡”“反正不用上学,多睡会儿没关系”“中秋赏月到半夜,早上补觉到中午”……双节假期里的这些小想法,让不少同学的作息彻底“乱了套”。从现在开始,晚上尽量在10点前洗漱完毕,放下手机、平板,躺在床上可以听听睡前故事或古诗,帮助入睡;早上按照上学时间起床,哪怕周末也不贪睡,避免开学后早上挣扎着起床,上课昏昏欲睡。白天可以和家人一起去公园散步、跳绳,既能调整作息,又能锻炼身体,让精神更饱满。
整理学习:和“假期懒散”说再见,激活“学习小马达”
先整理假期作业,对照作业清单查漏补缺,避免开学后熬夜赶作业;然后拿出的课本,翻看前几章的内容,圈出不懂的知识点,或者提前背诵几首古诗、几个英语单词,让大脑慢慢“预热”;同时,整理好书包和文具,把假期里的玩具、电子产品暂时收进柜子里,减少外界干扰,让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学习上。
调整心态:和“开学焦虑”说再见,拥抱“校园新生活”
有些同学一想到开学要面对繁重的作业、严格的课堂纪律,或者要离开家人,就会感到焦虑、抵触。其实,开学不是“烦恼的开始”,而是“成长的新机会”!平时可以把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给小伙伴们听,慢慢你会发现,从“假期模式”切换到“学习模式”,其实一点也不难!
双节的美好回忆已悄悄存入心底,
校园的旅程正等待我们开启。
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,
只有告别“节后综合症”,
快速收心归位,
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收获更多成长与进步。
让我们一起收拾好心情,
带着对未来的憧憬,
在校园里并肩同行,
共创更多精彩!
运营管理 / 学校新媒体中心
图片来源 / 各网络平台
编辑排版 / 陈怡瑜
审核 / 王晓春
投稿邮箱:33408226467@qq.com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
©版权归SJB世俱杯官网新媒体中心所有
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获取授权
加入SJB世俱杯官网
你“在看”我吗?